诗词原文
咏竹
宋·杨万里
挺然直节庇峨岷,谋道従来不计身。
岁晚雪霜侵不得,春风吹又绿梢新。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作品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竹子挺拔直立,其气节足以庇护高大的峨眉山与岷山,它遵循着自然的道义,从不考虑自身的得失,即使到了岁末,遭受雪霜的侵袭,它也毫不动摇;当春风拂过,它的枝头又会重新焕发出嫩绿的新芽。
释义
“挺然直节庇峨岷”描绘了竹子挺拔不屈、气节高尚的形象,其高度足以庇护雄伟的山川。“谋道従来不计身”则表达了竹子遵循自然规律,无私奉献,从不为个人得失所动的品质。“岁晚雪霜侵不得,春风吹又绿梢新”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首句“挺然直节庇峨岷”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竹子的高大和气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谋道従来不计身”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竹子以人的品质,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有关,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象征,杨万里可能通过观察和感悟竹子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杨万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思考和态度,通过赞美竹子的品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