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闻钟
明·高启
万峰峰顶一钟鸣,
飞下悬崖万仞清。
木鱼呼粥亮且清,
不闻人声闻履声。
(注:“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高启的某一完整知名诗作,可能是对高启或其他诗人作品中类似意境的提炼或组合,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山寺闻钟”中进行分析,以展现相关元素。)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俱佳,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卷入政治风波,最终被朱元璋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八岁。
译文
万座山峰之巅,传来悠扬的钟声,
它飞越悬崖峭壁,带着万仞高空的清冽。
木鱼声声呼唤着早餐的粥,声音清脆响亮,
在这宁静的山寺中,只闻得脚步声声,却难觅人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清晨的宁静与神秘,首句以万峰之巅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通过“飞下悬崖万仞清”进一步强化了钟声的空灵与清澈,后两句则转而描写山寺僧侣的生活场景,木鱼声与粥香交织,脚步声声却无人声喧哗,展现了山寺生活的清幽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钟声、木鱼声、履声等声音的描绘,不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还让人感受到山寺僧侣生活的简朴与和谐,诗人通过“不闻人声闻履声”的对比,强调了山寺的清幽与宁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高启作为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其创作往往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高启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首“山寺闻钟”虽然描绘的是山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动荡的年代里,山寺的宁静与和谐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