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古驿人稀行路苦,乱山深处水泠泠。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早年曾受到苏轼等人的影响,诗风清新明快;南渡后,因历经战乱,诗风变得沉郁悲壮,成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其他两位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的诗作在宋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露水沾湿了驼褐色的衣服,早晨的寒意轻轻袭来;夜空中星斗稀疏,分外明亮,我寂寞地走过小桥,仿佛还在梦中;稻田深处,草虫在不停地鸣叫,古老的驿站人烟稀少,行路艰难;乱山深处,溪水冷冷作响,回到客栈,我倒头就睡,鼻息如雷,惊动了四邻;五更鼓声响起时,天还未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前两句写清晨的寒冷和星斗的明亮,为全诗定下了清冷孤寂的基调;中间两句写过桥时的梦境和稻田中的虫鸣,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寂寞;后两句则通过写回到客栈后的熟睡和五更鼓声,表现了旅途的疲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烘托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如“露侵驼褐晓寒轻”与“星斗阑干分外明”的对比,突出了清晨的寒冷和星空的明亮;“寂寞小桥和梦过”与“稻田深处草虫鸣”的烘托,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寂和冷清,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他因战乱而四处奔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早行途中,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早行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陈与义的《早行》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意境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这首诗在宋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