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洗心吟》
唐·白居易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灵府清莹若空水,直欲去人尘外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用杉木槽和漆斛盛满了如江河般倾泻而下的清水,而人的心灵本就纯净无垢,经过洗涤后更是轻盈无比,心灵变得清澈透明,就像空无一物的水面,让人只想远离尘嚣,去尘世之外的地方行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洗涤心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杉槽和漆斛是盛水的器具,象征着洗涤的工具;江河倾则形容水量之大,暗喻洗涤的彻底,而“本来无垢洗更轻”则强调了人心的本真与纯洁,经过洗涤后更加轻盈自在,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洗涤后心灵的清澈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追求,通过洗涤心灵的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纯净与超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摒弃,诗中“杉槽漆斛江河倾”一句,以宏大的场景描绘出洗涤的彻底与壮观,而“本来无垢洗更轻”则点出了人心的本质与洗涤后的轻盈,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使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诗人内心感到疲惫和厌倦,渴望寻求一种超脱和宁静,他通过洗涤心灵的意象,表达了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摒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启示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