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出自哪首诗?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曲径穿花寻迥步,斜阳著树见啼莺。

云开远岫千峰秀,水落寒沙万籁清。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几回惊。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乘坐竹轿在山间行走了三日,山中景色确实美丽,但道路却少有平坦开阔之处,我沿着曲折的小径,穿过花丛,寻找着蜿蜒前行的道路;夕阳斜照在树梢上,还能听见黄莺的啼鸣,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秀丽;河水退去,寒沙之上,万籁俱寂,一片清幽,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心情,在人间何处还能找到?即便是天上的仙境,恐怕也会为之惊叹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三日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主题,即山中行旅与美景;颔联通过“曲径穿花”与“斜阳著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路的曲折与自然的生机;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与河水退去后的清幽景象;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无限赞叹与向往。

赏析

释绍嵩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山中美景的无限魅力,诗人通过“篮舆三日山中行”的叙述,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山中信美少旷平”则既赞美了山中的美景,又指出了山路崎岖的现实,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更是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山中的曲径、花丛、斜阳、啼莺、远岫、寒沙等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尾联的“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几回惊”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无限向往与赞叹。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其生活多与自然为伴,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一次山中行旅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