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湖上暮雨

宋·苏轼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治水名人。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译文

湖面上潇潇雨声稀疏地响过,山头云雾缭绕,暮霭朦胧,林中的花朵被雨水打湿,仿佛胭脂变得湿润,水中的荇菜在微风中摇曳,翠绿的枝条如同长长的丝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湖上雨后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致的静谧与生动,萧萧的疏雨过后,湖面显得格外宁静,而山头的暮云则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林中的花朵因雨水而更加娇艳,水中的荇菜则随风摇曳,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上雨后的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首句“湖上萧萧疏雨过”以“萧萧”形容雨声,既写出了雨声的稀疏,又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次句“山头霭霭暮云横”则以“霭霭”形容暮云,既写出了云气的浓厚,又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后两句则通过“林花著雨胭脂湿”和“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致的生动与美丽,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湖光山色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畔,感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眼前的景色触动了他的诗心,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