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此句为后人根据白居易诗意附会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需要,特此说明并融入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傍晚时分,登楼东望,海天一色,一片苍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夏夜里,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犹如秋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这里的确要清凉一些。

(注:“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意为:虽然岁月流转,牙齿和头发已显老态,但内心依然年轻;此次离去,将一路向东,前往江淮之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海天、山势、灯火、星河等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诗人又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风吹古树的声音比作雨声,将月光照在沙地上的景象比作秋霜,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一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却巧妙地融入了白居易的诗意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江楼之上,远眺四周景色,心中涌起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也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