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的释义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居即事

唐·杜荀鹤

窗月有痕穿纸破,池风无力送花闲。

病身更与秋相背,白发频生知不知。

灯下有时同说梦,酒中无日不寻诗。

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曾任翰林学士,因直言获罪,贬为淅川尉,后病逝于长安,杜荀鹤的诗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诗风质朴自然,清新流畅。

作者简介

杜荀鹤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而著称,他出身贫寒,一生历经坎坷,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译文

窗户上的月光穿透破纸留下痕迹,池塘边的微风无力地吹送着闲花,病弱的身体更加与秋天相悖,白发不断生长,自己是否知晓呢?在灯下有时会和友人一同谈论梦境,在酒中无日不寻找诗句的灵感,诗翁对酒的热爱如同口渴一般,酒瓶空了想要去买,却发现囊中已空无分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居生活的情景,通过月光穿纸、池风送花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自感身体病弱,与秋天相悖,白发频生,透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在灯下与友人谈论梦境,在酒中寻找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诗歌的热爱,最后两句“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对酒的热爱如同口渴一般,但囊中羞涩,无法再买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贫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月光穿纸、池风送花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病身与秋天的相悖、白发频生与生命流逝的无奈等,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最后两句“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则以其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并存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精神追求依然不减,在贫居生活中,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贫居生活的情景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