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杖锡入山图

宋·释绍嵩

杖锡携来空满袖,去寻幽事入云烟。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绍嵩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在僧侣及文学界中颇有声望,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译文

手持锡杖,袖中空空,我踏入云烟缭绕的深山去探寻幽静的景致,在千峰之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在万象丛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我不愿在人间争宠夺利,只愿将心事寄托给那自在的沙鸥,这哪里比得上东坡居士的铁拄杖,一挥之下,竟能惊散那些迷惑人心的野狐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携杖入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诗中“杖锡携来”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享受,而“不向人间争宠辱”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最后一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则借东坡居士的铁拄杖,比喻自己或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驱散迷惑人心的邪说,回归本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的画卷,诗人通过携杖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更是点睛之笔,不仅借东坡居士的形象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邪说的摒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作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与精神的双重追求,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山林、感悟自然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携杖入山的情景,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寄托了对自由、超脱与真理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