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酣耳热心更狂。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怒眦抉石裂,嵯峨势天成。
观者辟易百馀步,野狐狸见吓长鸣。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对御题凌云,挥洒满九垓。
帝称三绝子,人呼九头龙。
怀素自言初不知,惊入庐山远结茆。
天台道士来相访,笑倚修竹心如空。
寒天日暮霜雪飞,老藤屈盘虬龙随。
怒翻墨海起风云,泼墨挥毫势若飞。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逸少,休说曾观屋漏痕。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起风云于指顾间,龙蛇动而天机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表达了他个人的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
译文
怀素上人这位少年书法家,以草书闻名天下,无人能及,他的墨池仿佛能飞出北海的大鱼,笔锋犀利,足以杀尽中山的兔子(形容用笔极多),在八月九月的凉爽天气里,他酒酣耳热,心更狂放,他露顶坐在胡床上,大声长啸,兴起时,他在白壁上挥洒笔墨,挥毫如流星划过夜空,他怒目圆睁,仿佛能抉石裂地,书法气势嵯峨天成,观者被吓得后退百余步,连野狐狸见到他都吓得长鸣,他穿着麻鞋去见天子,衣袖露出两肘,在皇帝面前题写凌云之字,挥洒自如,满纸生辉,皇帝称赞他为“三绝子”,人们则称他为“九头龙”,怀素自己却说,他起初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惊觉自己已远离尘嚣,在庐山结庐而居,天台的道士来访,他笑倚修竹,心如空谷,在寒冷的天气里,霜雪纷飞,老藤屈盘如虬龙,他怒翻墨海,起风云于指顾间,泼墨挥毫,气势如飞,张旭和怀素这两位书法大家,虽然被世人称为书工,但他们何曾真正梦见过王羲之的书法境界,更休说曾见过屋漏痕的书法真谛了,他们兴起时,仍在白壁上挥洒笔墨,挥毫如流星,在指顾间兴起风云,龙蛇舞动,天机自然。
释义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怀素上人的草书艺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怀素书法的豪放、奔放和气势磅礴,也通过对比和讽刺,批评了当时一些追逐世好、自称书工的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但并未真正领悟书法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以怀素上人的草书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怀素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豪放风格,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当时书法界一些不良风气的批评和不满,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奔放,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怀素上人草书艺术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怀素上人草书艺术的欣赏和赞美有关,怀素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家,其书法风格豪放、奔放,深受李白等文人的喜爱和推崇,李白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可能有机会欣赏到怀素的书法作品,并深受其感染,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李白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当时书法界一些不良风气的批评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