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赵师秀

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晚色忽晴山又雨,春寒欲暮鸟还鸣。

桃花乱落如红雨,柳絮轻飞似绛霞。

野老逢人闲说事,不知今日又清明。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是宋代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溪水映照出的光芒自古以来就无人能够描绘,只能依靠新诗来将其写成,傍晚时分天气忽晴又忽雨,春末时节寒意未消,鸟儿仍在鸣叫,桃花纷纷扬扬如同红色的雨,柳絮轻盈飘飞好似绛红色的云霞,乡野老人遇到人便闲聊起家常,全然不知今天又是清明时节。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自然美景和日常琐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点题,强调溪光之美难以描绘,只能以诗传情;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天气变化、花鸟活动、桃花柳絮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尾联则以乡野老人的闲聊作为结尾,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溪水、山雨、桃花、柳絮等自然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晚色忽晴山又雨”中的天气变化,既表现了自然的无常,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而“桃花乱落如红雨,柳絮轻飞似绛霞”则通过比喻和夸张,将桃花和柳絮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还通过乡野老人的闲聊,将诗歌从自然景象的描绘转向了日常生活的叙述,使诗歌更加贴近现实,也更具生活气息,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写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山居期间所作,当时,他远离尘嚣,生活在宁静的山村之中,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理解,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赵师秀作为江湖诗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