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西湖

宋·苏泂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杨柳千条垂玉带,荷花万朵涌金壶。

笙歌鼎沸南湖荡,灯火楼台夜月孤。

无限故人零落尽,惟应此地尚堪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泂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70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少从其祖游,年五十犹未第,以荐授栎阳尉,苏泂与陆游、辛弃疾友善,常诗词唱和,陆游称其“文词端丽,有古风”,著有《栎阳小稿》一卷,《斜川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苏泂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译文

鹤林寺的战火如同一场梦境,我不再向往天上的阆苑仙境,而是选择回归人间的西湖,西湖边杨柳依依,如同千万条玉带低垂;荷花盛开,仿佛万朵金莲从金壶中涌出,南湖之上笙歌鼎沸,热闹非凡;而夜晚的楼台在孤月的映照下,灯火阑珊,显得格外静谧,许多老朋友都已零落散去,只有这西湖的美景还值得我描绘。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鹤林寺的战火与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鹤林寺的战火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苦难,而西湖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的净土与安宁,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无限风光和诗人的复杂情感,首联以“鹤林兵火”与“西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认识,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西湖的繁华与宁静,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故人零落”与“此地尚堪图”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西湖美景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映,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的战乱有关,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苏泂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而西湖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苏泂在游览西湖时,可能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