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颀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以及抒发个人怀抱和人生感慨,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曲折回环的山峰,重重叠叠的嶂壁,郁郁葱葱,参差不齐,那居住在云外的高人,世人又有几人能得知他的踪迹呢?又有谁会在孤舟之上,同情我这个被贬谪的逐客呢?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一路伴随着我,送我到大江的西岸。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的向往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首句“回峰乱嶂郁参差”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和复杂,次句“云外高人世得知”则引出了高人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孤舟逐客”和“白云相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和无奈,以及白云相伴的慰藉。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展现了山行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首句以“回峰乱嶂”描绘出山势的复杂多变,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基调,次句则通过“云外高人”的引入,提升了诗歌的意境,使全诗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息,后两句则通过“孤舟逐客”和“白云相送”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和无奈,以及白云相伴的慰藉,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颀在被贬谪期间所作,在唐代,文人被贬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李颀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不幸遭遇了这样的命运,在被贬谪的过程中,他深感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对高洁的人格充满了向往,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高人的向往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