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宝应县

宋·杨万里

渺渺帆樯来不断,滔滔汴水去无踪。

行人莫便消魂去,试看前山几处峰。

万顷菰蒲迷远近,一川云雨暗西东。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富有幽默情趣,被后人誉为“诚斋体”。

译文

在茫茫的水面上,船只的帆樯连绵不断,滔滔的汴水流向远方,消失得无影无踪,行人啊,请不要轻易地就感到悲伤离去,试着看看那前方连绵的山峰吧,广阔的菰蒲让人难以分辨远近,一川云雨使得东西方向变得模糊不清,山水之美让人迷失了方向,只能依靠寻找那孤独的宝塔来辨认西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宝应县的自然风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乡的辽阔与迷蒙,诗人以行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探索,以及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心情。“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一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美对人的吸引力,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参照物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渺渺帆樯”、“滔滔汴水”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水乡的特色,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的迷茫、探索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宝应县时所作,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水乡,自然风光秀丽,诗人在游历过程中,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描绘所见所感,诗中不仅展现了宝应县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通过“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等句,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智慧与勇气。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