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全诗是什么?

风云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馀韵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擅长五言律诗,与钱起、郎士元齐名,世称“钱刘”,他的诗作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风格含蓄温婉,清雅洗练,善于熔铸词藻,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刘长卿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他的诗歌深受杜甫影响,注重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是唐代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作品在唐代就已有广泛流传,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登上古老的吴公台,秋日的景色让人心生思乡之情,这荒凉的寺庙里来客稀少,云峰高耸,隔断了深深的水流,夕阳映照着古老的营垒,寒风中寺庙的钟声回荡在空旷的林间,我惆怅地想着南朝的往事,如今只有长江依旧独自流淌,作为倦游的旅人,我登临此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那孤云与落日仿佛就是遥远的长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登临吴公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南朝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古台”、“秋日”、“野寺”、“云峰”、“夕阳”、“寒磬”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而“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中寓情,情感深沉而含蓄,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日吴公台的荒凉景象与内心的思乡之情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两句,以孤云、落日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贬谪期间,登临吴公台远眺时所作,吴公台位于今江苏省江都市,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之地,刘长卿在贬谪途中,面对吴公台的荒凉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仕途和遥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也蕴含了对南朝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