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槛昼偏斜。

芳草自留客,落花犹送家。

苔径聚萤色,风帘引燕斜。

只愁春尽委泥沙,小槛徘徊日自斜。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出自李商隐的诗,但这两句在原诗中并非连续出现,且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调整了诗句顺序并稍作改动,使这两句能够连贯表达,原诗中“小槛昼偏斜”与“只愁春尽委泥沙”分别位于不同位置,这里为了解析方便,进行了整合处理。)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善于通过隐晦曲折的手法表达情感。

译文

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栏杆边的日光渐渐西斜,芳草似乎还在挽留客人,落花却如同在送别归家的人,青苔小径上聚集着萤火虫的微光,风帘轻轻吹动,引得燕子斜飞,我只担心春天结束后,花朵会凋零并落入泥沙之中,独自在小栏杆边徘徊,看着日光渐渐西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阁、小槛、芳草、落花、苔径、萤色、风帘、燕子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诗人以花喻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落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诗中“小槛徘徊日自斜”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独自徘徊的情景,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日的即将结束,而“只愁春尽委泥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结束后花朵凋零的忧虑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才华虽然得到认可,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春日里,看到落花凋零、时光流逝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