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禅师向西笑,缘师身在长安东。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游留别李丛秀

唐·韦应物

世事悠悠竟何能,去住皆为梦所萦。

莫怪禅师向西笑,缘师身在长安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哲思,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与变迁。

译文

世事纷扰无常,究竟能成就什么呢?无论是去是留,都像是梦境中的纠葛缠绕,不要责怪禅师为何向西而笑,只因为他此刻身在长安城的东边,心中却向往着西方的超脱与宁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首句“世事悠悠竟何能”直接点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困惑与无奈;次句“去住皆为梦所萦”则进一步说明人生的去留得失皆如梦一般虚幻不实;第三句“莫怪禅师向西笑”以禅师的笑容引入,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末句“缘师身在长安东”则揭示了禅师虽身处尘世,但心已向往西方(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或超脱之境),以此表达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禅师的形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向西笑”与“身在长安东”的对比,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韦应物诗歌清新淡雅、情感细腻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东游期间,与友人李丛秀告别之际,当时,韦应物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波折或人生的困惑,对世事无常有了更深的体悟,在告别友人的时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也借禅师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更高人生境界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