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煮鱼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波翻焰里元相激,鱼舞汤中不畏焦。
姜桂调香入鼎镬,脍成思荐小蓬瀛。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诗名远播,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方面有着独到的造诣,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波涛在火焰中翻腾,鱼儿在汤中舞动却毫不畏惧被烧焦。
姜和桂的香气被调入锅中,鱼肉切成薄片后,我思忖着要将这道美味献给那仙境般的小岛(蓬瀛)。
释义
首句“波翻焰里元相激”形象地描绘了煮鱼时锅中水沸如波、火焰翻腾的景象,以及水与火的激烈碰撞,次句“鱼舞汤中不畏焦”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鱼儿在汤中翻滚的样子比作舞蹈,同时表达了鱼儿虽处险境却毫无畏惧的态度,后两句则进一步描述了调料的加入和烹饪完成后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以煮鱼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烹饪过程中的美妙景象和诗人的美好愿景,首句和次句通过“波翻”与“鱼舞”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和动感效果,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煮鱼的场景。“不畏焦”三字也赋予了鱼儿以勇敢和坚韧的品质,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细节的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后两句则通过调料的加入和烹饪完成后的美好愿景,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姜和桂的香气被调入锅中,不仅使得鱼肉更加美味可口,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丰富,而“脍成思荐小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这道美味佳肴与仙境般的小岛相提并论,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处于一个闲适的烹饪场景中,或者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通过描绘煮鱼的细节和美好愿景,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优美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