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归

唐·韦庄

烛暗船窗夜四更,

沙边宿处近江亭。

纱笼擎烛逢门入,

银叶烧香见客邀。

半夜起寻衣有露,

清晨梳下髻成霜。

铜壶滴尽闻鸡后,

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细腻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多反映战乱时代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

译文

四更天时,船舱内的烛光昏暗,我停泊在江边沙洲旁,靠近一座江亭过夜,手持纱笼擎着烛火,逢门而入寻找住处;屋内银叶香炉中香烟袅袅,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入座,半夜起身寻找衣物时,发现露水已打湿地面;清晨梳洗时,发现髻边已添白发,铜壶中的水滴滴尽,天已破晓,听到鸡鸣之声,我已不再羡慕人间的权贵与荣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归途中的情景,从夜晚停泊江边、寻宿、被邀入室的温馨,到半夜起身、清晨梳洗的孤寂,再到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诗人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超脱。

赏析

“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归时受到热情款待的场景,纱笼、烛火、银叶香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古朴的氛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礼遇,而“半夜起寻衣有露,清晨梳下髻成霜”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尤其是“髻成霜”一句,寓意着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老去,铜壶滴尽闻鸡后,不羡人间万户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或避难途中,面对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与人生无常,诗人通过描绘夜归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历经战乱与流离之后,诗人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真诚,同时也对世俗名利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与淡泊的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