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太史瞻星》
唐·李中
太史新年瞻瑞气,四星明润紫宫中。
天文有象占休咎,国运无私应吉凶。
玉宇澄清万象新,金风送爽满乾坤。
愿得年年禾黍稔,长看星河灿烂明。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也涉及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李中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新年到来之际,太史(古代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仰望天象,只见紫宫(天帝所居之处,代指天空)中四星(可能指古代天文学中的某些星宿)明亮润泽,瑞气缭绕,天文现象往往预示着国家的吉凶祸福,而国家的命运则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宇宙间一片清明,万象更新,金风送爽,乾坤朗朗,愿年年都能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长久地欣赏那灿烂星河的美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史观测天象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四星明润紫宫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天象的祥和与美好,寓意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而“天文有象占休咎,国运无私应吉凶”则揭示了天文现象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微妙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天文现象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四星明润紫宫中”与“天文有象占休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或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多舛,诗人李中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观测天象,试图寻找国家兴衰的蛛丝马迹,并以此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担忧,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