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全诗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蒜山渡口挽归艎

唐·张祜

蒜山渡口挽归艎,

朱雀桥边看道装。

落日行人争渡急,

孤帆遥映碧波长。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诗名远播,与杜牧友善,常相唱和,他的诗作以宫词最为著名,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他的宫词尤为出色,细腻地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译文

在蒜山渡口,我牵引着归来的船只;

在朱雀桥边,我静静地观赏着道士的装束。

夕阳西下,行人们争先恐后地渡河;

远处,一艘孤帆在碧绿的波浪中遥相映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蒜山渡口和朱雀桥边的所见所感,首句“蒜山渡口挽归艎”点明了地点和动作,诗人正在蒜山渡口牵引着归来的船只;次句“朱雀桥边看道装”则转换了场景,诗人来到朱雀桥边,观赏着道士的装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后两句“落日行人争渡急,孤帆遥映碧波长”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的渡口景象,行人们争先恐后地渡河,而远处的一艘孤帆则在碧绿的波浪中遥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蒜山渡口和朱雀桥边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所见所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诗中的“蒜山渡口”和“朱雀桥”都是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点,为诗歌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夕阳下的渡口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诗中的“道装”和“孤帆”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诗名远播,他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是在游历过程中经过蒜山渡口和朱雀桥边,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佳作,诗中的“道装”和“孤帆”等意象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