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的解释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海色连南极,风声动北溟。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承庆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承庆(约670年-742年),字延休,唐代文学家、官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凤阁舍人、中书侍郎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职,韦承庆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是唐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长江水波澜不惊,远行的客人心中悠悠情长。

落花与我共同承载着离别的怨恨,落到地上却悄无声息。

海天一色,连接到遥远的南极,北风吹过北海,带来阵阵风声。

人世间的一切哪一样不是如梦幻般虚无缥缈,而我南下万里,却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和蓝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落花、海色、风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远行南方的复杂情感,首联和颔联以景寓情,通过长江的平静和落花的无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颈联则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将海色与风声融入诗中,增强了诗歌的壮阔感,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南下万里寻找真正归宿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在尾联中提出了“人间何者非梦幻”的哲学思考,将个人情感升华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上,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澹澹”、“悠悠”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承庆在离别家乡、南下任职途中所作,当时,韦承庆可能因仕途不顺或家庭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远赴南方,在旅途中,他目睹了长江的壮阔、落花的凋零、海色的辽阔和风声的呼啸,心中不禁涌起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将这些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