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佳肴美酒共此时,遥念天涯羁旅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他的诗作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中庭的地面上映着皎洁的月光,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的思念之情会落在谁家,又仿佛能听到江中鳐鱼被砍断时如同玉柱断裂的声音,还有那洗净的河豚,正被烹制成美味的腹腴,在这美好的时刻,佳肴美酒相伴,却遥念着远方漂泊在外的旅人,他们是多么孤独。
释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月光皎洁,环境清冷,人们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则通过“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的描写,引入了美食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乌鸦、桂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的描写,将美食与思念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中秋佳节的喜庆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将美食与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昌龄身处异乡之时,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日,但诗人却身处他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和美食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注:“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这两句并非王昌龄原诗中的句子,而是根据题目要求虚构的,原诗只有前四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进行了适当的创作和补充,在赏析和创作背景部分,我也对这两句进行了相应的解读和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