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穷愁
宋·陈与义
一从王郎去秦川,尺书断绝懒逢迎。
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郎不作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深受杜甫影响,风格沉郁顿挫,又不失清新自然,他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苦,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陈与义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词作,是宋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译文
自从王郎离开秦川之后,我们就断了书信往来,我也变得懒散,不再热衷于逢迎他人,现在我才真正相信,诗歌往往是那些身处困境之人的心声,而最近我发现,王郎竟然也不再作诗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郎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首句“一从王郎去秦川”点明了友人离别的地点和时间,次句“尺书断绝懒逢迎”则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感到的孤独和懒散,后两句“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郎不作诗”则是对诗歌创作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诗歌往往是那些身处困境之人的心声,而最近王郎不再作诗,或许也是因为他陷入了某种困境或心境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变化,巧妙地揭示了诗歌与人生境遇之间的紧密联系,前两句通过描述离别后的孤独和懒散,为后两句的深刻反思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信知”和“近觉”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陈与义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苦,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通过思念友人王郎和反思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诗人也可能通过王郎不再作诗这一细节,来暗示自己或友人所处的困境和心境的变化,这些背景因素都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