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的解释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应不到长安。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缀满锦囊的荔枝,荔枝的美味胜过瑶酒,如同凤髓龙肝般美味可尝,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美味,那么荔枝就不会被送到长安了(暗指唐玄宗为博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运送荔枝),荔枝已经红熟,而我的头发却已经斑白,仍然作为江南未归的客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前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色香味形,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前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生动而细腻,既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形之美,又暗示了其珍贵与难得,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抒情,将诗人的感慨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一句,更是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至江南时期,当时,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朝廷与故乡,心中充满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而荔枝作为一种珍贵而难得的水果,更是触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深刻思考,诗人便以荔枝为引子,创作了这首充满感慨与抒情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