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唐·张祜
今日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开远岫千重翠,水泛平沙万点流。
古木深藏啼鸟细,野花闲发映人幽。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未休。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漫游各地,并一度隐居润州鹤林寺,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因而仕途坎坷,终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风清新明快,尤其擅长宫词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其宫词作品在唐代颇负盛名。
译文
今日哪座山是最佳的游览之地?是那群峰环绕、曲折萦回的沧洲之山,云雾散开,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一片青翠;水面波光粼粼,平沙之上,万点流水闪烁,古老的树木深深隐藏,只有细微的鸟鸣传来;野花悠闲地开放,映衬得四周更加幽静,这其中的真正意趣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久久地观赏着这美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某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主题,提出“今日何山是胜游”的疑问,随即以“乱峰萦转绕沧洲”作答,描绘出山的曲折萦回和水的环绕之美,颔联和颈联进一步展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云开远岫、水泛平沙、古木深藏、野花闲发等细节,展现了山的青翠、水的灵动、林的幽静和花的雅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无人理解的孤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胜游”二字概括了此次游览的愉悦感受,并通过群峰环绕、云雾缭绕、古木深藏、野花闲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静而雅致的氛围,诗人也通过“此中真意谁能解”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这份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无人理解的孤独之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览某山时所作,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因此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此中真意谁能解”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祜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