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岂知霜雪后,僵卧长安陌。
低眉苦吟坐,仰视空寻思。
天寒日暮时,谁人知此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早晨起来,我缩着脖子像只寒鸦,点燃柴火取暖,姑且享受一下这片刻的温暖。
释义
“朝来缩颈似寒鸦”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早晨缩着脖子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严寒和诗人的寒冷感受。“焰火生薪聊一快”则是指诗人点燃柴火取暖,以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这里的“聊一快”表达了诗人对片刻温暖的珍惜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农民在严寒中的苦难生活,诗人先以自身的温暖生活作为对比,然后转而描写农民在严寒中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两句,以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寒冷中的无奈和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人也通过自身的反思和自责,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居住在长安,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在寒冷的冬天,诗人看到农民在严寒中挣扎求生,深感同情和愤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反映农民生活的苦难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