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北客置酒》,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北客置酒
宋·王安石
紫陌风光好,貂裘暮雪时。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病里身。
不用更求萸菊酒,吾诗聊可慰茕独。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北方的客人设宴置酒,在风光美好的京城大道上,尽管现在是穿着貂裘抵御暮雪的时节,谁把平地上堆积如山的白雪,剪裁雕刻成了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寒风撼动着大地,天色苍茫,横笛吹奏出出塞的悲声,西池的秋水仍然清澈涵空,秋风吹动宽阔的池面,摇动着深邃的水底,仿佛吹动着水中的荇菜之带,重阳节过后,黄花零落,我在病中身体也减尽了风流,不用再寻求茱萸菊花酒了,我的诗作姑且可以慰藉我这孤独之人。
释义:
此诗描绘了北方冬日的风光,以及诗人在病中孤独的心境,诗中通过“紫陌风光好,貂裘暮雪时”等句,展现了京城冬日的景象,既有风光的美好,也有冬日的严寒,而“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则通过秋水的清澈和秋风的吹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在病中孤独,但仍以诗作慰藉自己,表现出一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
赏析:
王安石此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北方冬日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病中孤独的心境也得到了深刻的表达,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以诗作慰藉自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和乐观,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被贬至地方任职,晚年更是退居江宁,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挫折,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北方冬日的风光和自己在病中的孤独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透露出诗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