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注:为了更贴合关键词“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构想和调整,因为直接引用杨万里的现存作品中,并没有完全包含这两句的诗,但杨万里的《悯农》系列诗作确实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稻田里的稻谷因缺乏雨水而不够金黄,荞麦的花朵早早地就遭遇了霜冻,农民们已经做好了忍受饥饿度过残年的准备,更何况今年还闰了一个月,日子更加漫长,饥饿如同烈火在肠中燃烧,发出牛一般的吼声,他们不知道能否等到秋天的收成,尽管生活勤苦,农民们依然坚守着祖业,只为那仅有的数月口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艰辛,通过“稻云不雨”、“荞麦空花”等意象,展现了农作物因缺乏雨水而歉收的景象,诗人用“饥火烧肠作牛吼”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农民因饥饿而痛苦不堪的心情,同时以“不知待得秋成否”的疑问,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农民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与挣扎,诗人以同情的目光审视农民的生活,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诗中“饥火烧肠作牛吼”一句,尤为震撼人心,将农民因饥饿而痛苦不堪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的生活尤为艰辛,杨万里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学家,他深入田间地头,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心中充满了同情与忧虑,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诗人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诗人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命运,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