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洛社数遗民,诗酒当年困恶宾。出自哪首诗?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洛社遗民

宋·刘克庄

飘零洛社数遗民,诗酒当年困恶宾。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缺处望行人。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诗、词、文皆有深厚造诣,是南宋后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刘克庄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洛阳的社集中,几位飘零的遗民仍在,他们当年曾因诗酒而陷入困境,成为不受欢迎的宾客,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却仍然未能归隐山林,只能在青山的缺口处,遥遥期盼着远方归来的行人。

释义

“飘零洛社数遗民”描绘了洛阳社集中几位遗民(指前朝或旧时代的文人)的飘零境遇;“诗酒当年困恶宾”则回忆了他们当年因诗酒而陷入困境,成为不受欢迎的宾客的往事;“白发满头归未得”表达了他们年岁已高,却仍未实现归隐心愿的无奈;“青山缺处望行人”则寄托了他们对远方归人的深切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洛阳社集中的遗民为题材,通过描绘他们的飘零境遇和无奈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旧时代文人的同情和感慨,诗中“飘零”、“困恶宾”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遗民们的艰难处境;而“白发满头归未得”则透露出他们年岁已高、归隐无望的无奈。“青山缺处望行人”一句,以景结情,将遗民们的期盼之情寄托于青山缺口处的行人身上,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深情厚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晚年更是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刻体会到了旧时代文人的艰辛和无奈,当他看到洛阳社集中的遗民们因诗酒而陷入困境、年岁已高却仍未实现归隐心愿时,便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同情的诗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文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