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会见三雍就,无复寥寥叹未央。的解释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雍诗

唐·韦庄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野旷人稀豺虎吼,地寒阴惨鬼神荒。

此生会见三雍就,无复寥寥叹未央。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政权,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玉帛朝拜之后回望帝京的方向,乌孙使臣归去后不再自称王。

天涯边静谧无战事,战争的阴霾消散,日月重又光辉照耀。

旷野空旷人烟稀少,豺虎咆哮,土地寒冷阴森,鬼神似乎都感到荒凉。

此生有幸能亲眼见到三雍(指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场所)建成,从此不再因寂寞而叹息未央(未央宫,泛指皇宫,此处引申为无尽的时光或未竟的事业)。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和平景象与中原的动荡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首联写玉帛朝贡,象征和平友好;颔联进一步渲染和平氛围,日月重光,暗示战乱平息;颈联则笔锋一转,描写边疆的荒凉景象,反衬出和平的珍贵;尾联以“此生会见三雍就”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并以“无复寥寥叹未央”收束全诗,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动荡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赏析

韦庄此诗以边疆和平景象为背景,寓含了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深切期望,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边疆的宁静与中原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珍视,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尾联“此生会见三雍就,无复寥寥叹未央”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和对个人命运的乐观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韦庄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对国家的兴衰有着深刻的体会,本诗可能是在他入蜀依附前蜀政权后所作,此时的他虽然身处相对安定的环境,但心中仍不忘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理想,通过描绘边疆的和平景象,韦庄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