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州歌
宋·项安世
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人生适意须行乐,何待秋风悲画楼。
作者简介
项安世(1129年—?),字平父(一作平甫),号说斋,南宋江陵(今属湖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孝宗时除秘书正字,后迁校书郎、秘书郎、著作郎,出为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宁宗时,因直言忤韩侂胄,被夺职,侂胄被杀后,起为湖南转运判官,不久迁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嘉定初,除秘书监,迁礼部侍郎,又迁吏部侍郎,不久乞致仕,项安世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史学家,其著作颇丰,有《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传世。
译文
在春日里,我多次梦回那十顷宽阔的湖面,家中新寄来的书信又报告说橘树已挂满了千颗果实,人生啊,若遇到称心如意的事就该及时行乐,何必等到秋风萧瑟之时,再去悲叹那画楼中的凄凉呢?
释义
“春梦屡寻湖十顷”描绘了诗人对春日湖景的怀念与向往,湖面的广阔与春日的生机交织成一幅美好的梦境;“家书新报橘千头”则通过家书传递的喜讯,展现了家乡橘林的丰收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人生适意须行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认为人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及时享受生活;“何待秋风悲画楼”则是对人生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告诫人们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后悔。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梦境和家书喜讯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描绘春日湖景和家乡橘林的丰收,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认为人应当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后悔,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项安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不禁怀念起家乡的宁静与美好,春日里的梦境和家书中的喜讯,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