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江行旅
唐·张祜
杳杳渔舟破晓烟,
秋光摇荡水云天。
几度过秋生藓晕,
至今流润应江潮。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乐于交游,善宫体诗,风格秾丽,尤长于乐府。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尤其擅长宫体诗和乐府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其诗歌才华却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的赞赏。
译文
清晨的渔舟在朦胧的烟雾中缓缓前行,
秋光在水云之间摇荡,景色如画。
多少次秋天过去,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至今那湿润的气息仍然随着江潮流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江边的宁静美景和渔舟行旅的悠闲生活,首句“杳杳渔舟破晓烟”通过“渔舟”和“晓烟”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秋光摇荡水云天”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江景,秋光、水波和云天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后两句“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江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杳杳渔舟破晓烟”中的“杳杳”和“破”字用得极为巧妙,既描绘了渔舟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清晨的宁静,次句“秋光摇荡水云天”则通过“摇荡”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秋光在水波和云天之间的动态美,后两句则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祜在游历江南时所作,江南的秋日江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祜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在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张祜可能也借此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