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未休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

读书每羡庄生蝶,把酒还思李白楼。

世事无端争灭没,天风何处送遨游。

空名只有今人记,惆怅西山落日愁。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即病逝,黄景仁的诗才横溢,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怀才不遇之感,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四十年的光阴如梦一般深沉寂静,古人若是不死,他们的精神与追求便永远不会停歇,读书时常常羡慕庄子化蝶的逍遥自在,饮酒时又怀念起李白在楼台上的豪情壮志,世事无常,纷纷扰扰,总在不断地消亡与兴起;而那天边的风,又将从何处吹来,带我遨游四方?只有空名被今人记住,而我心中却满是惆怅,望着西山的落日,愁绪万千。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首句“一梦愔愔四十秋”以梦喻人生,感叹时光流逝;次句“古人不死终未休”则借古人之精神不死,表达了对永恒追求的向往,中间两联通过庄周梦蝶、李白饮酒的典故,抒发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古人精神的追慕,又有对现实人生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以梦为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深沉的梦,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暗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通过庄周梦蝶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而李白饮酒的形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追求,现实却是世事无常,人生充满了变数,诗人对此深感无奈与惆怅,尾联以“空名只有今人记,惆怅西山落日愁”作结,既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体验,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历史、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