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欲因新月望吴云,遥看北斗挂南岳。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隔霄。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风清丽,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韩翃、李端、吉中孚并称“大历十才子”,有《钱考功集》。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枝枝连理,一对对鹧鸪在锦翅上双双起飞。
想要借着新升起的月亮眺望吴地的云彩,却远远看见北斗星已经高悬在南岳衡山之上。
明天我就要踏上归舟,沿着毗陵的道路前行,回首望去,姑苏城已经如同隔世的云霄般遥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归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斑竹枝”和“鹧鸪飞”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而“新月望吴云”和“北斗挂南岳”则借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对归途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联以湘江斑竹和鹧鸪起兴,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欲因新月望吴云,遥看北斗挂南岳”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借新月和北斗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途的渴望,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归乡之路和内心的感受,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地区遇到大雁南飞时所作,当时,钱起可能正在旅途中,看到大雁南飞,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借景抒情,以湘江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大雁南飞为引子,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佳作,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归途的期待,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