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青牛岭

唐·杜牧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微雨萧萧吹湿衣,落花狼籍酒醒时。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刻的讽刺与哲理。

译文

清晨时分,我手持拐杖行走在青牛岭上,山崖间的泉水细细流淌,发出幽咽的声响,整个千山万壑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细雨绵绵,轻轻吹拂着我的衣裳,使之变得湿润,当我从醉意中醒来,只见满地都是零落的花瓣,一片狼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牛岭上清晨行走的情景,通过“朝行曳杖”、“崖泉咽咽”、“千山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而“微雨萧萧吹湿衣”则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湿润与凉意,“落花狼籍酒醒时”则透露出诗人酒醒后的孤寂与落寞。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青牛岭清晨的静谧与美丽,诗人以“朝行曳杖”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展现了其悠闲自在的行走姿态,而“崖泉咽咽千山静”一句,则以泉水的幽咽声反衬出千山的寂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后两句“微雨萧萧吹湿衣,落花狼籍酒醒时”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历山水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杜牧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常常借游历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压抑,青牛岭的清幽与美丽,正好成为了他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理想之地,在这首诗中,杜牧通过描绘青牛岭的清晨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青牛岭清晨的美丽与静谧,更表达了诗人杜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杜牧成功地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