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辞邺下刘公干,却见云间陆士龙。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别友

唐·李峤

将辞邺下刘公干,却见云间陆士龙。

此去天涯何处是,归期遥遥梦魂中。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累官至中书令、特进,封郑国公,李峤在文学上造诣颇深,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陈元光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写宫廷生活及自然景物,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即将告别邺下的刘公干(刘桢,东汉末年文学家,此处借指友人),却又在云端之间遇见了陆士龙(陆云,西晋文学家,此处亦借指另一位友人),这一去天涯海角,不知何处是归途,归期遥远,只能在梦中相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首句“将辞邺下刘公干”点明了离别的对象和地点,次句“却见云间陆士龙”则以意外的相遇反衬出离别的无奈,后两句“此去天涯何处是,归期遥遥梦魂中”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未知前程的忧虑和对归期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首句与次句之间的对比,既突出了离别的突然与不舍,又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偶然与必然,后两句则以天涯和梦魂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仕途中的某个离别时刻,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文学家,李峤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离别与重逢,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与某位友人分别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峤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情感和深刻洞察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的“刘公干”和“陆士龙”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但在这首诗中,他们更多地是作为象征或借代出现,用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历史人物的原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