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灵泉观
唐·吕岩
十二楼瞰灵泉洼,华池玉液阴交加。
仙翁已去坛风冷,月满空山鹤未归。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全真道五祖之一,民间传说他本来在唐德宗贞元十二载(796年)中进士,当官期间,他为民办事,后来,他厌倦官场生活,便弃官游历江湖,后遇汉钟离传授《延命诀》,又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最终得道成仙,普度众生,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剑祖剑仙”、“文曲星”、“吕祖师”。
译文
从十二楼高处俯瞰灵泉洼地,那里华池与玉液交汇,阴气与阳气相互融合,仙翁已经离去,祭坛上冷风阵阵,月光洒满空山,而仙鹤却迟迟未归。
释义
- “十二楼瞰灵泉洼”:形容从高处俯瞰灵泉洼地的景象,十二楼可能指道教中的仙境或高楼。
- “华池玉液阴交加”:华池和玉液都是道教中修炼时所用的术语,这里形容阴阳交汇的景象。
- “仙翁已去坛风冷”:仙翁已经离去,祭坛上只剩下冷风。
- “月满空山鹤未归”:月光洒满空山,但仙鹤却未归来,暗示仙境的孤寂和神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道教仙境的幽静景象,从高处俯瞰灵泉洼地,阴阳交汇,仙气缭绕,仙翁已经离去,祭坛上只剩下冷风,月光洒满空山,仙鹤未归,更添一份孤寂和神秘,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道教色彩,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大宗师,对道教仙境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道教圣地灵泉观时所作,他通过描绘从高处俯瞰灵泉洼地的景象,以及仙翁离去后祭坛的冷清和空山的孤寂,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吕洞宾对道教修炼和仙境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