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潭曲
唐·李群玉
皎洁明月在秋潭,
清光潋滟映苍岚。
动著依前还不见,
有时空自照孤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诗名远播,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皎洁的明月高悬在秋日的深潭之上,
清澈的光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照出远处的青山。
即便是潭水微微荡漾,那明月依然难以捉摸,
有时只能孤独地照耀着水中的孤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明月映照秋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而难以捉摸的事物的向往与感慨,首句“皎洁明月在秋潭”直接点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次句“清光潋滟映苍岚”进一步渲染了秋潭的清澈与月光的明亮,同时以“苍岚”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第三句“动著依前还不见”则通过潭水的微动,暗示了美好事物的难以捉摸,末句“有时空自照孤鸾”则以孤鸾自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潭和明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动著依前还不见”这一细节描写,巧妙地表达了美好事物的难以捉摸和瞬息万变的特点,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李群玉在唐代诗坛上虽然享有盛名,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无奈可能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对美好而难以捉摸的事物的向往与感慨,秋夜的明月和深潭作为自然景色的代表,也激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