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尤解安贫贱,不为公卿强陪面。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白居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昔年曾遇太平世,今日还思一饭恩。

尔来尤解安贫贱,不为公卿强陪面。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昔日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边关,万里长征的将士们还未归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过去我曾生活在太平盛世,今日仍感念一饭之恩的深情。

自从那时起,我更加懂得安于贫贱,不会为了公卿之位勉强逢迎。

(注:前两句为原诗的前半部分,后两句为题目要求的特定内容,为便于解析,将两者结合呈现。)

释义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于贫贱生活的坦然接受,以及他不愿为了高官厚禄而违背自己原则的坚定态度。“尔来尤解安贫贱”意味着自从某个时刻起,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安于贫贱的重要性;“不为公卿强陪面”则表明他绝不会为了谋求高位而勉强自己去逢迎权贵。

赏析

这两句诗展现了白居易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道德立场,在唐代社会,追求功名利禄是许多士人的共同目标,但白居易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这种精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通过“安贫贱”与“强陪面”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虚伪逢迎的唾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的决心,这首诗中的“尔来尤解安贫贱,不为公卿强陪面”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