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水有苹兮山有芝,人意虽存事已非。
云间月色明如素,林上烟光暗似晖。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花影镜中飞。
人生如梦空自怜,物是人非事事违。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也有不少阐发佛理的篇章,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水中有浮萍,山上有灵芝,虽然人的心意还在,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云间的月色明亮如同白色的丝绸,林间的烟光暗淡仿佛黄昏的余晖,春去秋来,时光不等人,水中的花影如同镜中飞过的幻影,人生如梦,只能空自怜惜,物是人非,事事都不如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水有苹兮山有芝”以自然景物起兴,引出下文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次句“人意虽存事已非”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变化的无奈,后几句通过描绘月色、烟光、春去秋来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2、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如“云间月色明如素,林上烟光暗似晖”等句,既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3、哲理深刻:诗歌在表达人生感慨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如“人生如梦空自怜,物是人非事事违”等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个人经历有关,皎然早年曾出入仕途,但后来选择了出家为僧,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面临着某种人生的变故或挫折,因此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生无常的现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