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黄口小儿莫相笑,老人旧日曾年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春风似乎对这里感到陌生,迟迟没有吹到这天涯海角,二月里这山城还看不到一点春色,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像还有柑橘在;受冻的雷声惊醒了竹笋,它就要抽出嫩芽来,夜闻归雁心中生起乡思,病卧床上在新年来临之际不禁感慨时光流逝,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不要笑话我,老年人也曾有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山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尾联“黄口小儿莫相笑,老人旧日曾年少”以幽默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年轻一代的寄语。
赏析
这首诗以春风不到天涯起兴,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山城荒凉萧瑟的景象,通过“残雪压枝”、“冻雷惊笋”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在寒冷中蕴藏的生机与活力,颈联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则以幽默自嘲的口吻,既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又寄寓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告诫,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在贬谪期间,他深感仕途坎坷、人生无常,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愈发强烈,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早春山城的荒凉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诗也展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