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注:原诗中并无“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假设其为贾岛同一时期或风格相近的构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瘦岛”,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作风格独特,以苦吟著称,善于在狭小的题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奇崛。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具体在何处。

附加句译文:

长松与怪石相映成趣,最适合我这已染霜白的鬓发,无需寻求金丹妙药来苦苦驻留容颜。

释义

原诗通过寻访隐者未遇的情景,描绘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仰慕。

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世俗追求长生不老、驻颜有术的淡泊态度,认为在自然之中,与长松怪石为伴,心灵得以净化,岁月虽老,但心境依然年轻。

赏析

原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通过“问”、“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对话,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超凡脱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感受到隐者的超凡脱俗。

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的驻颜有术,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但才华横溢,对诗歌有着极高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寻求心灵慰藉时所作,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附加句则可能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生命、自然和美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