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九锁山
宋·林景熙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云外飞泉千尺瀑,石间幽径一重关。
松风清冽鸣琴瑟,林月朦胧照简编。
此去蓬莱无远近,只应归去是神仙。
作者及朝代: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至元初诗人、文学家、藏书家,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北隅望仙门,元朝曾多次召他出仕,坚辞不就,他游历四方,足迹遍及浙、闽、江、淮等地,晚年隐居平阳,从事著作,著作编为《霁山集》。
作者简介:
林景熙是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和藏书家,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他一生藏书丰富,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是元代初期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九锁青山道路艰险难以到达,我们七位作者在此相对而闲。
云外飞瀑如同千尺白练,石间小径重重关卡相连。
松风清冽如同琴瑟之音,林月朦胧照亮书卷简篇。
从这里前往蓬莱仙境无论远近,只应归去才能成为神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九锁山的险峻和幽静,以及作者与友人在此相对而闲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飞瀑、幽径、松风、林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九锁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中“青山九锁不易到”一句,既写出了九锁山的险峻难行,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艰难不易,而“作者七人相对闲”一句,则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在此相对而闲的闲适心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飞瀑、幽径、松风、林月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最后两句“此去蓬莱无远近,只应归去是神仙”,则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景熙在游览九锁山时所作,九锁山位于浙江温州平阳,以其险峻难行和幽静美丽而著称,林景熙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景象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他写下了这首描绘九锁山景和表达隐逸情怀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林景熙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