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师友月
唐·贾岛
但愿老师真似月,
谁家瓮里不相逢。
清光遍照人间路,
指引迷途万里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贾岛并无此确切作品,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其诗风格清峭瘦硬,喜推敲字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译文
多么希望老师能像月亮一样,
无论哪家哪户的水瓮里,都能映照出他的身影。
他清澈的光芒遍洒人间的道路,
为迷失方向的人指引万里前程。
释义
本诗以“月”为喻,赞美老师的普照众生、指引迷途的高尚品质,首句“但愿老师真似月”,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崇敬与期盼;次句“谁家瓮里不相逢”,通过“瓮里相逢”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老师的光辉无处不在,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受到老师的教诲与指引;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老师如月般清辉遍照、指引迷途的伟大作用。
赏析
本诗构思巧妙,以月喻师,既形象又生动,月亮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意象,象征着光明、纯洁与永恒,诗人将老师比作月亮,不仅赋予了老师以崇高的地位,也表达了对老师无私奉献、普照众生的赞美之情,通过“谁家瓮里不相逢”的设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老师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早年求学或游历期间,当时他或许正面临人生的迷茫与困惑,渴望得到一位明师的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敬仰与期盼的诗歌,以表达对理想中老师的向往与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