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踏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何妨陇上春。

无限青山行欲尽,一竿斜日送归人。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东风吹拂着田野小路,惊起了路上的微尘,游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初次感受到欢乐,人们趁着闲暇在路边饮酒,麦苗虽短却不妨碍陇上春天的到来,无边的青山似乎快走尽了,夕阳斜挂着一竿高,送着归家的人们,向西望去,太白山、峨眉山、岷山横亘天际,眼界高远,四海之内仿佛空无一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踏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前两句写春风拂面,游人初乐;中间两句写人闲路饮,麦短春浓;后两句则以西望群山,眼界高远作结,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踏青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诗人以“东风陌上惊微尘”开篇,既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又暗示了游人的到来,接着以“游人初乐岁华新”点明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和期待,中间两句“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何妨陇上春”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闲适和美好,最后两句“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则以壮阔的群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眼界高远的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春日踏青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相互唱和的风气,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见解,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通过诗歌来交流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