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冰凘散水花,野梅官柳渐攲斜。的解释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春野望

唐·王勃

日出冰凘散水花,野梅官柳渐攲斜。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即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因写《斗鸡檄》被高宗怒斥,免官,后在虢州参军任上,因杀死官奴曹达,犯下死罪,遇赦除名,其父王福畴因王勃被杀之事受到牵连,贬为交趾县令,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译文

太阳升起,河面解冻,冰块融化散落如同水花飞溅;野外的梅花和官道旁的柳树在春风中渐渐变得倾斜,东风没有吹散我心中的愁绪,反而让这春日里的愁恨更加绵长。

释义

首句“日出冰凘散水花”描绘了早春时节,太阳升起后,河面冰块融化的景象,水花飞溅,生机勃勃,次句“野梅官柳渐攲斜”则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自然风光,野外的梅花和官道旁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枝条渐渐变得倾斜,展现出春天的柔美与生机,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愁绪,东风未能吹散愁绪,春日反而让愁恨更加绵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早春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出时分河面冰块融化的景象,以及梅花和柳树在春风中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媚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转折,将诗人的愁绪与早春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愁苦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被贬谪之后,心情抑郁之时,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诗人内心的愁绪却难以消散,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早春野望》,诗中既有对早春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愁苦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