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一
宋·苏轼
龙飞甲子尽豪英,尝喜吾犹及老成。
如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在龙年(甲子年)里,英雄豪杰辈出,我曾庆幸自己还能与这些老一辈的英杰有所交往,然而如今,我的头发已经白如三千丈的银丝,只能忧愁地对着寒夜里几点微弱的灯光。
释义
龙飞甲子:指龙年,也象征着时代的更迭与英雄辈出的时期。
尽豪英:指那个时代充满了豪杰英才。
尝喜吾犹及老成:表达了作者曾与老一辈英杰交往的喜悦与自豪。
白发三千丈:夸张地形容头发变白且长,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
愁对寒灯数点明: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独自面对微弱灯光时的忧愁心境。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孔毅父(孔平仲)集古人句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英雄时代的怀念与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龙飞甲子尽豪英”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英雄辈出的时代,次句“尝喜吾犹及老成”则流露出作者与老一辈英杰交往的自豪与喜悦,后两句笔锋一转,以“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衰老,最后以“愁对寒灯数点明”的凄清画面收束全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苏轼已步入晚年,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在与孔毅父的交往中,他或许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于是借古人之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情怀,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往英雄时代的怀念与致敬,也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