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纵笔三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纵笔三首·其一

宋·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何人聚众称道人。

遮道卖符色怒嗔,似嫌犀轴闹蝇声。

(注:由于您的关键词仅涉及第二联的后半部分,故在此提供全诗以便完整理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我这位东坡老翁已经病得差不多了,白发萧疏,满脸风霜,小儿误以为我脸色红润,其实只是酒后的红晕罢了,哪里知道这是酒后的颜色呢?

村里的父老们都争着来看我戴的乌角巾,有人还聚众称我为道人,有人挡在路上卖符,脸色愤怒嗔怪,似乎嫌弃我的犀轴笔发出的声音太吵闹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轼病中的形象,以及他与村民的互动,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一句,反映了苏轼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他面对世俗纷扰时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病翁自喻,通过对比小儿的误解和村民的围观,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和豁达,尤其是“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一句,通过描绘村民的聚众围观和卖符者的愤怒嗔怪,反衬出苏轼的淡泊名利和超脱世俗,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至儋州(今海南岛)期间,当时,苏轼已经年近六旬,身体多病,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首诗正是他在病中闲居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病容和与村民的互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纵笔三首·其一》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通过描绘自己的病容和与村民的互动,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