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宋·陆游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夜长人静欲三更,天寒岁暮愁思积。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象牙床畔,一双素手正在熨烫着寒衣,风灯闪烁,映照着华丽的房屋,夜深人静,已近三更时分,天气寒冷,岁末将至,心中的愁思越积越多。

释义

象床:用象牙装饰的床,此处代指富贵人家的卧室。

素手:洁白的手,多指女子的手。

熨寒衣:熨烫冬衣,准备过冬。

烁烁:光亮闪烁的样子。

风灯:风中摇曳的灯,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灯火。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富贵之家。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富贵人家女子在深夜熨烫寒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愁思与忧虑,首句“象床素手熨寒衣”,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女子温柔贤淑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她的生活环境,次句“烁烁风灯动华屋”,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华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后两句“夜长人静欲三更,天寒岁暮愁思积”,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伤。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陆游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国家的困境,他感到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愁苦与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个富贵人家女子在深夜熨烫寒衣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文章下方广告位